办好南川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这是南川全区上下在推动现代化建设中的坚定共识、一贯坚持。
近年来,南川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扛牢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不渝用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持续发力强队伍建设选贤任能,夯实党风廉政“压舱石”,做大网上网下统战“朋友圈”,坚持不懈抓党建引领强基固本。
近年来,南川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始终,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南川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提供坚强引领和有力保障。
传递“好声音”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重庆南川古驿站,位于三泉观音岩,高速公路门前过,又是一道风景线,还是党的政策好,如今旧貌换新颜,转告你的好朋友,欢迎常来古驿站。”近日,南川区三泉镇观音村观音岩驿站“坝坝加油站”,志愿者任隆兴开展理论宣讲时,一时兴起,作诗一首,引得大家拍手叫好。大家不仅愿意听、记得住,还能口口相传。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紧紧跟进一步。
近年来,南川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更加规范,推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权威读物,作为党员干部的必读书目,“学习强国”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思想、听新闻、品文化的“枕边书”。
全区开展各类宣讲3.6万余场,“坝坝加油站”“乡村小喇叭”等成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终端枢纽”,把中央精神讲全、讲准、讲透,送到人们心坎上。
守正创新,南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从全市试点,“晋级”全国试点。“志愿红”从进村入社,到上门服务;从宣传宣讲,到回应需求;从走进车间服务生产,到走上田坎帮助春耕……
同时,成功打造全市首个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孵化骨干志愿者18000余名,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6万余场,打造“百姓影棚”“凤江习语”“承铄讲堂”等品牌,创新工作案例入选中央文明办《工作方法100例》。
在“坝坝加油站”的基础上,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一步探索了“户连网”等新方法、新路径。
根据“地缘相邻、感情相近、方便管理”构建“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群小家”的“户连网”三级网格体系,按照“志趣相投、产业相融、自愿参与”在“户连网”中组建产业、科普、健康、文化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特色小家”,推行骨干志愿者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实施问生计、问诉求、问建议、问良策、问经验,红白事必到、家庭困难必到、矛盾纠纷必到、合理诉求必到、突发事件必到的“五问五到”服务。
同时,把“户连网”建设与带领群众致富兴业、参与农村改革等结合起来,以产业带头人、农技能手为“领头羊”,成立“田秀才”“农博士”“金大嫂”等特色小家,形成群众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平台。
密织“能力网”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李叔,可以帮我接一下孩子,让他在你那里先做作业吗?”“老李,我老伴突然头晕得厉害,可否麻烦您去家里看看?”……自从当上泽京时代小区11栋“党群小家”的“家长”,老党员李永进的退休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
“党群小家”,成为南川46个党组、1376个基层党支部、3万多名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近年来,南川区持续深化“五进五联”行动,采取“1名家长+1名红色物业管家+N名志愿者+N户住户”的方式,组建“党群小家”1300余个,把党的组织体系从支部、小组延伸至家家户户,让党员作用发挥在居民身边。
“在组织体系完善的同时,能力建设也至关重要。”在南川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看来,队伍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抓好“关键少数”,强化带头人的能力建设。
其中,组建“书记工作室”便是创新探索之一。
在一个区域内,由一名得力的基层书记作为召集人,其余村(社区)书记以及重点储备培养的村级后备干部、本土人才参与,通过书记夜校培训、外出观摩学习、共商突出问题解决等方式,实现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
目前,南川已在34个乡镇(街道)组建35个“书记工作室”,实现城乡全覆盖,并扎实推进书记项目、书记清单、书记实训、书记论坛、书记述评等工作,其中实施书记项目300余个,大幅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除此之外,围绕基层党组织的“效能提升”,南川还展开了一系列大胆尝试——
持续实施创新揭榜、课题领办、流动现场“三项机制”,推动多层级、多区域党组织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组织书记擂台比武等活动,促进比学赶超,推动互看互学互比;打破制度藩篱,先后选派15名体制外优秀人才走上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岗位;探索建立干部下沉常态机制,投入抗旱保收、森林防火、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中。
另外,南川区坚持实施科技人才集聚、青年人才筑梦、产业人才培育、金山英才甄选“四大工程”,建立人才项目揭榜机制,实现了全区重点人才数量质量的“双提升”,也为队伍能力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
筑牢“压舱石”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前不久,南川区纪委监委三楼会议室,多个乡镇的党政“一把手”被约谈警戒,红了脸,出了汗。他们所在乡镇“上榜”了南川区2022年“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第二季度评选名单。
反向评议,正是南川倒逼作风建设的一大创新举措。
近年来,南川就针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持续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深受群众好评。今年开展的“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是南川针对基层管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又一次刀刃向内、自我施压。
与此同时,南川始终坚持“有重点、具体化”抓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中央部署到哪里,群众需求到哪里,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就跟进到哪里。
例如,开展乡村振兴专项监督,建立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区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示范村蹲点监督制度;集中整治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坚持“一领域一专项一方案”,开展粮食储备、疫情防控、大项目建设等专项监督巡查等。
“猛药治标,文化正本。”在南川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方针方略的过程中,“不想”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难的,要靠理想信念教育,靠廉洁文化涵养。
走进大观镇龙川江畔的“乡村振兴·与廉同行”文化长廊,移步换景的廉洁文化让参观者印象深刻:广场上,一块石、一面旗、一把尺、一杆秤、一面镜,提醒党员干部心有戒、行其正庄重沉稳;“半鸭知县、一钱太守、二不尚书、三汤道台、四知先生”故事微雕生动形象……
而这正是南川坚持以廉洁文化建设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的一个生动实践。
近年来,南川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推动“一园一廊一馆一基地”廉洁文化阵地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廉政文化公园、“乡村振兴、与廉同行”廉洁文化长廊、“守住勤廉、行稳致远”清廉家风馆、“激浊扬清、警钟长鸣”反腐倡廉基地),增强党员、干部“不想腐”的自觉,营造以文化人、以文润德、以文养廉的浓厚氛围。
画好“同心圆” 广泛凝聚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
“200多万元的贷款还款延缓一年,简直是雪中送炭。”近日,南川工业园区龙岩组团的一家机械企业在区委统战部的努力协调下,顺利申请到银行的“无还本续贷”政策。
近年来,南川区持续深入探索“统战+金融+协会”机制,搭建起融资对接、企业互助、银企合作三个平台,推出民营企业风险补偿资金、转贷应急周转金等多个融资新产品,累计为超过1.5万户的非公企业融资上百亿元。
而这正是南川凝聚非公经济人士力量的一个缩影。
有数据显示,南川区非公经济主体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9%以上,非公经济对地区GDP贡献率超过70%,贡献城镇就业85%以上,支撑起了南川地方发展的“大半壁江山”。
围绕新时代非公经济统战工作,南川尝试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建立南川区商会大厦非公党委,成立党群服务中心,持续加强各类基层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区内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958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架起与非公经济人士沟通联系绿色通道;把非公经济人士纳入全区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举办“浙大班”“上海交大班”等,重点加强年轻一代青年企业家培养……
在备受呵护的同时,南川的民营经济人士也在积极展现统战作为,主动“反哺”发展。
他们积极参与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15名企业家主动请缨担任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和“名誉村主任”,136家企业结对帮扶34个乡镇(街道),投入资金近7亿元,发展项目22个;积极参与防疫抗旱行动等。
另外,为了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新的社会阶层(网络)、民营经济界、民族宗教界及港澳台侨界等人士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南川区还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
例如,创新成立统一战线“同心·夜校”,建成民主党派、统战团体、镇街分校15所,打造统一战线政治引领新阵地;探索创建党外人士“建言督办”机制,从制度层面确保了其建言献策有人办、能落实、见实效,今年以来已提交高质量调研报告19篇,建言献策、社情民意等330余篇(条)。
一股推动南川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正在加速汇聚。
讲故事 说变化>>>
农家院坝话幸福
10月11日,南川区在鸣玉镇坝坝加油站开展“话变迁·晒幸福”——“喜迎党的二十大 幸福生活我来讲”系列宣讲活动,村民们围坐在院坝内,谈变化、忆发展、话幸福。
“这些年,乡村的变化可真是翻天覆地呀!咱们向家沟的发展就是很好的见证,我们与四川美术学院进行校地合作,打造向家沟乡村振兴示范长廊,以艺术赋能乡村,因地制宜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面貌大变样,变得又美又有艺术范。”鸣玉镇中心社区第一书记韩楚与村民们聊起近年来中心社区的变化。
“环境改了,产业也就跟着发展起来。今年我就在2亩多稻田里养了鱼,水稻收了2000多斤,鱼还有几百斤,收益相当不错。”村民向华长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接过韩楚的话茬,笑着讲起自己的体会。他说,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向家沟乡村振兴示范长廊发展鱼稻共生产业,改变传统农业单一发展方式,不仅能提高农副产品质量,还能提高农户的收入。
“向家沟的人和景都今非昔比,生活环境好,赚钱也不愁,生活有了新盼头。”“靠着这些产业,就近务工每月增收2000多元。”“游客多起来,我卖农副产品最多的一天卖了500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起身边的变化,院坝里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返回首页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委员会,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备案序号:渝ICP备07000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