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18年,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部署和陈敏尔书记要求,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主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府依法全面履职水平
(一)推进简政放权。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行政许可事项由1153项减至449项,精简60%以上,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精简为9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向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放涉企投资建设审批事项,将试点成果拓展至两江新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断提高审批效率,一般审批事项、一般社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办理时限普遍压缩1/2以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发布审批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目录清单,审批便民化持续推进。大力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村(社区)群众涉证事项压减至10项。二是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名称自主选择等多项改革举措,实行“三十一证合一”。深化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军民融合试点城市。三是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印发《重庆市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制定《重庆市产业投资准入工作手册》,明确40个产业投资行业准入政策。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制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智慧口岸建设扎实推进,整体通关时间压缩1/2以上。
(二)加强市场监管。一是完善日常监管。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围绕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双随机”抽查,发现并处置一批问题。加大对安全生产、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相关领域的监管力度,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二是加强信用监管。推进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社会信用体系联动建设,实现“红黑名单”、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信息集中统一公示。完善“信用承诺制”“红黑名单”制度和联合奖惩机制。三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出台《加强“四新”经济审慎监管的若干措施》,制定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和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四新”经济市场主体台账和重点管理数据库,督促市场主体合法经营。
(三)优化政务服务。一是推进审批服务“全渝通办”。编制“全渝通办”地方标准体系,构建“八统一两创新”一体化运行体系,初步搭建“全渝通办”制度框架。建设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初步实现市、区县、乡镇(街道)同类的审批服务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一致,“网上办”事项占比超过80%,平台办件量累计超过2000万件。二是打造“渝快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推出“渝快办—重庆政务掌上办”移动政务服务品牌,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掌上全流程在线服务,“渝快办”移动政务服务平台荣获“2018年度中国‘互联网+’创新型服务平台”称号。三是切实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印发《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融资难”“创新难”“人才缺”等民营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印发《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全面清理、评估、优化已出台涉企政策,建立涉企政策第三方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四是推进公共服务公平可及。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一体化,在全国较早实现跨区域、跨险种衔接。异地就医结算范围从职工医保拓展到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区县全覆盖。五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综合应用。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集中发布行政执法、企业减负、惠民利民、财政奖补、招标投标“五类政策信息”;整合涉企信息数据资源,建设市场秩序与协同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全市主要监管执法部门涉企信息的集中公示,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便捷的信息服务。积极探索大数据分析应用,推出全市政务服务效能指数、营商环境指数和企业发展活力指数,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四)深化机构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制定《重庆市机构改革方案》,市级机构改革顺利实施,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优化。印发《关于市政府机构改革涉及政府规章规定的行政机关职责调整问题的决定》,平稳有序调整市政府规章规定的行政机关职责,确保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履职。
二、提升行政立法质量和效率,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一)突出重点领域立法。将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涉及的立法项目,以及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所需的立法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推动。2018年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重庆市民用航空条例》《重庆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草案7件,制定或修订《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试行办法》《重庆市铁路安全管理规定》《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5件,立法服务保障改革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二)提升立法工作质量。进一步完善法规规章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清理等机制,对争议较大的重要地方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健全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的沟通联系机制,及时妥善解决和处理地方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政府立法质量稳步提升。对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相关的8件地方性法规和5件市政府规章进行暂时调整,保障改革依法推进。
(三)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启动修订《重庆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内容、标准、方式、流程等,推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制度。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库建设,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全部录入市级规范性文件库并向社会公开。
三、完善行政决策制度机制,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一)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修订《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确立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合规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五大法定程序。启动修订《重庆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健全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凡提请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重要改革方案、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涉法议题均通过事前合法合规性审查,有效防范决策风险,提高决策质量。
(二)落实决策报告、听证等制度。落实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制度,全市各级政府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年度预决算和财政收支情况,以及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推行重大民生决策事项听证和民意调查制度,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领域推行重大民生决策事项听证和民意调查制度,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三)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完善履职、激励和保障机制,确立政府法律顾问固定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开展市政府法律顾问、立法评审委员换届工作。渝北区、北碚区等建立了覆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国有企业的法律顾问团。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一)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印发《关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的意见》,全面推进农业农村、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领域部门内综合执法,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等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积极探索乡镇(街道)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集中行使执法权,加快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江津区白沙镇实现综合执法全覆盖。
(二)推进执法程序制度建设。进一步细化规范公安、水利、卫生、税务等16个行业领域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开展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率先在行政检查领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推进完善在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打击侵权假冒等领域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机制,进一步规范运行信息通报、联席会议、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
(三)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全面清理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依法取消不符合条件的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普遍提升。
(四)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执法。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四山”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缙云山、水磨溪、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等自然保护区专项整治初见成效。开展“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长江经济带化工企业污染整治”“利剑执法”等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重拳整治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滥用农兽药、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开展“质检利剑”执法行动,重点查处农资、建材、信息技术类产品、食品用塑料容器等违法案件。
五、强化制约和监督,推动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
(一)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依法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重大事项制度。健全知情明政制度,定期向市政协通报市政府工作情况。2018年全市政府系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050件、市政协提案899件。
(二)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意见》,对14个区县以及4个市级部门和单位行政应诉工作开展了专项抽查,对行政机关负责人“零出庭”单位进行约谈整改。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积极配合检察机关做好对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认真办理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
(三)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环境保护、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点项目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群众关注的领域信息公开,设立环境保护、财政数据、便民服务等政府信息公开专栏。2018年全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6.7万余条,其中市级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9.4万余条,各区县政府及其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7.3万余条。
六、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一)不断强化行政复议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改革试点,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加强实地调查、公开听证、专家评议,探索生效行政复议决定公开,积极推进“阳光复议”,行政复议公信力不断提升。
(二)不断强化社会治理能力。深化“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印发《深化“枫桥经验”重庆实践十项行动实施方案》,推行“老马工作法”,推广“三社联动”“三事分流”“乡贤评理堂”等经验做法,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制定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与信访相对接3个指导意见,建立访调对接、诉调对接、警调对接的“三调对接”机制,依法依规调解社会矛盾纠纷。推进信访法治化,及时防控化解突出问题。
(三)不断强化民商事仲裁工作。创新仲裁制度,完善国际化仲裁规则体系,充分发挥仲裁制度优势,主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变革。
七、抓住“关键少数”,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
全面落实《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等制度要求,将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报告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情况与年度述职述廉一并开展。建立旁听庭审常态化机制,全市厅级及以下领导干部正职每3年、副职每5年旁听庭审全覆盖,每年抽取20%厅、处级领导干部旁听庭审互动释法,切实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开展法治理论考试。严格普法责任,建立了涵盖市级部门、区县及乡镇(街道)的“谁执法谁普法”责任体系,动态管理普法责任清单。推动执法与普法深度融合,在市场监管、交通等执法领域推进办案过程“法律告知”、说理性处罚、以案释法宣讲等。渝北区被司法部确定为全国唯一“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联系点。
总体上看,2018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但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少数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少数执法人员执法能力不足,“放管服”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行政决策制度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执法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等。
2019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以贯彻落实《纲要》和《实施方案》为主线,依法履职尽责,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